• 自然科学研究稳步发展

    2007年至2018年间自然科学研究稳步发展我校发表SCIE论文共15270篇 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4篇 一个1810年长度中国石笋记录对气候变化、太阳活动和文化关系的检验:张平中教授等在2008年11月7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一个1810年长度中国石笋记录对气候变化、太阳活动和文化关系的检验”(ATestofClimate,Sun,andCultureRelationshipsfroman1810-YearChineseCaveRecord)的学术论文,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参与该项研究的还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程海等。该论文揭示了最近1810年来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与太阳活动、中国历史文明演化的关系,以及全球变暖下的区域气候变化情况。 农业技术革新促使人类3600年前永久定居至青藏高原:陈发虎教授等于2014年11月21日发表在ScienceExpress上的文章 “农业技术革新促使人类3600年前永久定居至青藏高原”   (AgricultureFacilitatedPermanentHumanOccupationoftheTibetanPlateauafter3,600BP)说明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动从短期季节性游猎,到大规模永久定居,经历了漫长的适应过程,是在现代人(ModernHomoSapiens)扩散、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气候频繁波动、粟作农业迅速发展传播、麦作农业传入东亚的史前食品全球化等大背景下发生的。 首次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大尺寸单晶:2018年7月6日,美国《科学》杂志以“Single-crystalx-raydiffractionstruc鄄turesof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为题,发表了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中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首次实现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大尺寸单晶的生长和结构解析,从而将 “共价组装有序结构”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 具备超级隔热性能的陶瓷气凝胶:2019年2月15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具备超级隔热性能的陶瓷气凝胶”的文章“Double-negative-indexceramicaerogelsforthermalsuperinsulation”。该研究成果由我校青年教授张强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等几家单位学者历时两年多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利用多尺度结构化设计和三维石墨烯气凝胶模板化制备合成了同时具有强大的机械和热学稳定性的氮化硼(hBNAGs)以及碳化硅(βSiCAGs)陶瓷气凝胶材料。这类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及几乎为零的强度损失,具备超轻密度、双负指数和超弹性力学等性能。这项研究为超轻质材料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的热-力性能一体化的结构化合理设计与可控制备开辟了新的路径。

  • 至此,我校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研究基地达到94个

    至此,我校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研究基地达到94个

  • 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18个

    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18个其中,位于黄土高原的7个  位于青藏高原的5个  位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

  • 2009年以来我校新增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研究基地82个

    科学研究  基地平台2009年以来我校新增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研究基地82个 其中,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 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7个 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 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 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个 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2个 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 甘肃省企业研究院1个 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个 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