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举行

    “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举行   本报讯  5月21日,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合水县人民政府共建“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在庆阳市合水县举行。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我校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下属的第19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占地面积4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余平方米,现有科研人员22人,重点开展子午岭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建立与动态监测、子午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和子午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工作。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 杨巨声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杨巨声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本报讯 近日,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评选结果揭晓,我校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杨巨声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据悉,此次共遴选出“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名,“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40名,“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106名。 (管理学院)

  • 我校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950名

    我校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4950名   本报讯(记者 任妍) 近日,记者从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了解到,兰州大学2019年面向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4950名,全国3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含港澳台联招)均安排了招生计划,详细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其中,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福建省、四川省、辽宁省、甘肃省等省区投放计划数量较多,其他省份也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参照考生人数情况投放了数量不等的计划。在实际录取工作中,对报考人数较多的省份,还会适当增加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将根据合格考生分省分布情况投放,预先不做分省计划。自2003年开始,我校一直在进行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改革,目前70%的专业按照大类招生,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和基础医学2个普通本科专业,取消了专业级差分设置。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孙龙宇在接受采访时还就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以及报考兰州大学等方面给予诸多建议。

  • 兰州大学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及工程硕士对应调整结果公布

    兰州大学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及工程硕士对应调整结果公布   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8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9〕8号)及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学位〔2019〕5号),兰州大学工商管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程硕士原有6个领域对应调整为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至此,我校共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根据通知要求,新增列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自2020年起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希望以上学位授权点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主线,主动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

  • 校友車全宏捐资1100万

    校友車全宏捐资1100万   本报讯 5月27日,車全宏校友捐赠仪式在我校城关校区逸夫科学馆举行。83级物理院校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牟克雄,87级物理院校友、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車全宏,90级数学院校友、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技术总监李治农及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校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袁占亭等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范宝军主持。   仪式上,車全宏与袁占亭签订了捐赠协议,并互赠捐赠牌和捐赠证书。袁占亭代表兰州大学为校友佩戴校庆纪念徽章。   袁占亭对車全宏校友“心系教育、感念恩师、反哺母校、惠及桑梓”的精神表示感谢。他说,車全宏是一位有情有义有格局的校友,是一位将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完美结合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开放创新的杰出领导者。今年正值兰大110周年校庆,車全宏校友捐资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不仅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助力,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将不负校友所托,尽全力让每个学生在兰州大学得到成长和发展,更好地回馈校友对兰州大学的关爱和支持。   車全宏校友回忆了祖父車晓岚、父亲車军和自己三代兰大人的求学故事。他说,当今是一个产业融合的大时代,学科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而科学的交流是没有国界的。今年是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希望这份捐赠可以助力兰大国际化人才培养,让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展现兰大学子的风采,载兰大梦,传兰大魂,做兰大人。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洲运营总部CEOFernandoDucay寄语兰大学子:要保持兰州大学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学习传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在数字世界中迷失自己。   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紫祺代表所有获得“車晓岚奖助学金”的同学向车全宏校友表示感谢。她说,这份奖助学金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一种激励,教会兰大学子将助人为乐、积极进取的精神传承下去。   法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岷县一中相关负责人,以及“车晓岚助学金”受助学生、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参加捐赠仪式。   仪式当日还举行了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車晓岚报告厅”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化人才的禀赋要素”报告会和“車晓岚教育基金”项目汇报会。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校领导在京走访部分国家部委、研究院所和企业

    校领导在京走访部分国家部委、研究院所和企业    本报讯 5月13日至15日,校党委书记袁占亭、校长严纯华、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副校长沙勇忠,带领学校办、规划处、科研院、社科处、研究生院和历史学院、核学院、工学院负责人,在京分别走访了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部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科院青藏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中核环保有限公司、798艺术区等企业。每走访一处,袁占亭、严纯华都真诚地表示,如何让兰州大学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如何转变观念、延伸教师价值链,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如何引领发展、把教师带到国家级平台,争取部委支持、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合作,是学校领导班子当前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希望通过“走出来”,了解部委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了解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了解企业在发展战略、重大科研攻关、产业发展上的需求,介绍兰州大学的特色优势、科研方面所能承担的任务工作,通过人员互聘、建立机制、建立平台,主动加强沟通交流,在部委的支持下,与科研院所、企业一道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共同发展,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等,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等,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等,中科院青藏所名誉所长姚檀栋院士、所长陈发虎院士,兵工集团总工程师、兵科院院长缪文民、副院长宋跃进、兵工集团科技委秘书长、兵科院科技委副主任吴明曦等,中核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秀江、副总经理王俊峰、战榆林、叶盾力等,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等,分别会见了学校领导一行,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兰州大学建设发展事业的关心和与我校开展各项合作的意愿。 (学校办公室)

  • 学校领导调研在建的校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学校领导调研在建的校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本报讯 5月1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袁占亭一行对城关校区西区在建的校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基建处及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一同调研。袁占亭等先后来到校友广场、毓秀湖、积石堂前广场等地,听取了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校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各项目的施工进度,询问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对工期、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提出要求。袁占亭表示,最近天气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各有关单位要做好管理协调,科学施工、提高效率,使工程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期完工。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最大化利用,避免铺张浪费。施工安全无小事,越到收尾的关键时候,越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校内外人员和财产安全。在现阶段工程把控上要掌握好细节,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施工,让校园景观切实得到改善,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我校举行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讲述会

    我校举行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讲述会    本报讯 5月24日晚,我校在城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隆重举行 “坚守在西部,奋斗为祖国”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讲述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省教育厅副厅长徐宏伟、民革甘肃省委会副巡视员孙逊、民进甘肃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温艳、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副主委李晓霞、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张鸣实,校党委副书记郭琦、曹爱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蔺海波等出席讲述会。讲述会由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艺术学院刘桂珍老师和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马斯文老师主持。活动分为“致敬篇、坚守篇、奋斗篇、建功篇”四个篇章,共采访了30位党外代表人士,讲述会现场邀请了其中9位讲述他们坚守西部,在各领域为国奋斗的故事。致敬篇以视频呈现了辛树帜、郑国锠、杨英福、辛安亭、冯绳武、段子美、水天明、黄伯荣等跟党走、爱国家、求进步、勇创新的老一辈共和国兰大人的风采和功绩。坚守篇中,民建会员、历史文化学院退休教授马曼丽分享了她如何选择学术道路、始终如一专注科研的故事,民进甘肃省委原主委、经济学院退休教授李国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理工科转向数量经济学并且深入甘肃农村地区进行实证研究获得科研数据的故事,省人大原常委、民进甘肃省委会原副主委张文轩教授讲述了自己50余年专心致志、扎根兰大的故事。奋斗篇中,甘肃省人大常委、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大气科学学院首任院长黄建平教授讲述了2004年回国后在推动兰大大气科学学科发展方面怎样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故事,农工党党员、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兴荣介绍了带领公共卫生学院从 “小院”“弱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历程及参政议政、服务地方的故事,兰州大学侨联副主席、体育教研部教授李绍成讲述了带领兰大高水平武术队摘金夺银的故事。建功篇中,无党派人士、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黄宁主要讲述了我校力学学科围绕沙尘暴治理开展创新研究背后的点滴以及今后结合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规划设想,民革党员、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洋博士”回到西北经济建设队伍中,专心研究国家审计问题和有机农作物的故事,九三学社兰州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张学红讲述了她带领团队推动我校生殖医学学科持续高水平发展背后的故事。讲述会间隙,张文轩为学校赠送墨宝“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表达了对兰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美好祝愿和期冀,曹爱辉接受捐赠。李绍成带领的兰州大学高水平武术队进行了精彩的武术表演。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一直走下去

    一直走下去——扫描兰州大学绿队20年历程   原创.首发.独家   他们眼中有水木,心中有绿意;   他们连续十年奔赴青海,只为让普氏原羚重新在高原起舞;   他们一天徒步30公里,致力于将古道文化发扬光大;   他们一路向西深入农村,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欢笑;   他们仰不负蓝天,俯不愧绿草。   他们是兰州大学绿队———一个因为筷子而诞生的组织。   1999年,面对学校食堂每天生产数千双筷子的现象,1998级法律系学生宋然平心中很不是滋味,因生产筷子而轰然倒地的树木一次次浮现在他的眼前,并逐渐压在他的心头。在和另外7名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宋然平意识到环保事业需要他们的努力,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当年4月7日,宋然平等八人共同创立了兰州大学绿队,并在之后不久用几千根筷子做成筷子树,在兰大食堂门口、兰州其他高校等地进行展览,活动受到广泛认可。   成立至今,绿队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理想,以“倡导绿色生活,维护绿色家园”为宗旨,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口号,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直在环保路上昂首奋进。   意外大奖开启护羚之路   在波光潋滟、水草丰美的青海湖畔,屹立着世界首个普氏原羚特别保护区。   阳光下,羚羊们跳跃着、奔跑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波浪起伏的曲线,分外优美,像极了它的名字———高原芭蕾舞者。   可你是否知道,在上个世纪末,这种美丽的生物濒临灭绝?   你又是否知道,是谁让“高原芭蕾舞者”重新起舞?   是兰州大学绿队。   2003年11月,王雯同学代表兰州大学绿队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BPCP生物多样性保护项 目的培训。在准备申请书的时候,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文章 《世界最稀有的羊———普氏小羚羊》跃进她的脑海,思来想去,她决定将普氏原羚写进申请书。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偶然的灵感竟然获得了当年BPCP的唯一金奖,还得到了3000元奖金。   这一结果让绿队人振奋了!他们迅速成立了普氏原羚项目组。   2004年农历正月初十,项目组的20名队员背起行囊,前往普氏原羚的栖息地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镇。他们走访了青海省林业局、环保局和草原总站,沿着西宁—湖东种羊场—哈尔盖—甘子河—鸟岛—刚察—西宁的路线进行野外考察,调查、收集了当地已有的有关普羚的资料,对普羚生存环境及周边生态状况有了初步认识。   到2月14日,项目组队员完成了第一期考察,其中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甘肃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考察文集《最后的舞者》也在队员们的手中诞生。   护羚之路并不容易   好的开始点燃了绿队人保护普羚的决心,却没有办法烧掉这一路注定的艰辛。   第五期项目负责人徐新阳说,长这么大,他第一次体会到了“饥饿”的感觉。由于经费的限制,每人每顿只有一包方便面和一个白饼,完全不够20多岁的人饱腹。徐新阳只要一闲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食物,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还会下意识地抓起周围的东西往嘴里塞吃。   除了吃饭成问题,睡觉对于项目成员而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由于房间有限,十几甚至二十余人只能挤在一间房间,“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当枕头”是常有的事。   在青海湖边的沼泽地区,项目组成员还遇到过令人绝望的危险。“当我的右脚往沼泽里伸进去的时候,一下子泥就蹿到了我的腰部,越挣扎陷得越深。我当时以为自己没救了。”经过两名队友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这名“和死亡苦苦斗争”的队员才得以从沼泽中脱身。   然而,最让绿队人觉得遗憾的不是生存环境的恶劣,而是由于缺乏经验和装备,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想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缺乏经济效益的护羚之路,只能依靠他们的奔走呼号。   由于气候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们拍摄的照片往往模糊不清,加上2007年底“华南虎事件”的影响,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   尽管困难重重,保护普羚的工作举步维艰,绿队人依然没有放弃。资金不足,从第三期开始每人便用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支持项目。宣传不够,他们便日行三十公里进行宣传。“不管多辛苦,也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   终于迎来普羚的春天   2007年底,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了世界上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这标志着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取得初步进展。绿队的努力得到肯定,成员们走在护羚之路上的步伐也多了几分坚定。   绿队成员观察了解到,当地牧民用来防止自家牲畜乱跑的网围栏,阻断了普氏羚羊的觅食之路,甚至不少羚羊在翻越过程中丧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队队员们对网围栏展开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政府。政府根据反馈的数据在普羚经常出没的地区进行网围栏拆卸,或为普羚的迁徙留出专门的空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测量工作是一项特别辛苦的工作。繁杂的数据、艰苦的环境,对绿队队员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挑战背后孕育着普羚生存的希望。   2009年,绿队再次前往青海省刚察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帮助哈尔盖保护站完善了保护区的网围栏分布图,羚羊们得以在草原上自由“起舞”。   2010年,普氏原羚项目得到了CCTV、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诸多国家媒体的报道,项目拍摄的大型环保纪录片《高原羚魂》在全国一百多家电视台播出。   2011年,通过与青海省环湖自行车赛组委会、甘肃省旅游局等合作,首次在兰州进行了大型普氏原羚的宣传活动,得到了CCTV、新华社、人民网,以及甘肃、青海等地大量媒体的报道,有力地宣传了普氏原羚。   2013年第十期项目结束后,普羚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专业人士的加入使得绿队人放下了这么多年的“心头肉”。“我们努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普氏原羚,真正的保护工作始终需要专业队伍。   现在他们来了,我们也该退出了。”   普羚项目的指导老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特聘专家葛玉修现在仍在从事普羚保护工作,在绿队成立二十周年的祝福视频中,他欣喜地说道:“普氏原羚已由原来的2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3000多只了。” (下转2版)